进入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首页 >> 农民工工作 >> 工作动态 >> 详细

我市人力资源品牌建设成效初现

作者: 时间:2025-02-11 14:56 阅读次数:2380

近日,我市长葛蜂农、禹州药工、长葛卫浴工匠等3个人力资源品牌被省人社厅评为河南省区域人力资源品牌,加上此前已获评的襄城拉面师傅(河南)、鄢陵花工、禹州钧瓷工匠,我市已获评6个省级区域人力资源品牌,人力资源品牌建设成效初现。


长葛蜂农:长葛市佛耳湖镇通过加强对蜂产品行业的规划、扶持、发展、整合,积极扩大蜂产品、蜂机具加工业的规模,努力提高蜂产品、蜂机具深加工的档次,完善“协会+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现已从当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现在的“蜂火燎原”。目前,佛耳湖镇有蜂机具和蜂产品的生产厂家达100余家,规模以上蜂业生产企业1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2家,带动就业人员5800余人,年蜂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近50亿元。


禹州药工:禹州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历史悠久,是“中国中药行业中药材优质产地”,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州丹参、禹州半夏、禹州金银花等6种道地药材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是“国家中医药(中药炮制技艺)传承基地”,“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2017年,禹州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华夏药都”称号。近年来,禹州市把中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通过发展中医药制造产业,有效带动中药材种植加工和市场流通等环节共同发展,基本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到交易、流通、检测、研发、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发展链条。截至目前,禹州市种植药材品种达40余种,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草本药材15万亩,木本药材35万亩;拥有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200余家,规模化种植基地96个,年产中药材9万吨,年产值7亿元;中药材市场共有药商300多家,经营中药材品种2000种以上,2024年,中药材销售量达10万吨,交易额近50亿元。2024年累计合作培养中医药人才100名,培训药工3000人次,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长葛卫浴工匠:长葛地处河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对卫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辅以长葛卫浴产业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以卫浴发展为特色的几个重点乡镇。长葛卫浴强化区域优势、培育人力资源、挖掘经济增点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努力培养与长葛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全产业、多层次技能型人才,打造“长葛卫浴”人力资源品牌。长葛市卫浴行业现有从业人员5万余人,其中高级人才425人。陶瓷洁具生产企业30余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以上有16家,5000万以上30家,行业当前正处在智能制造转型期,现有浴室柜企业500余家,产值从500万-10000万不等。


襄城拉面师傅(河南):早在90年代初,襄城县十里铺镇付庄的村民在上海开了一家襄城拉面,打造了“襄城拉面”的招牌,十里铺镇的群众就带着自已的亲戚朋友去学习拜师,逐步打响了“襄城拉面”招牌,如今已有30余年。近年来,“襄城拉面”在上海有长期固定的经营场地,带动就业5000多人,每年培训人数高达1200人,每年培训后从事本行拉面职业的约900人左右,年收入50万元左右,主要就业地在上海、浙江、苏州等地,促进了襄城县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鄢陵花工:近年来,鄢陵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强县、花木强县、旅游强县、康养强县”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引领,着力打造“全域花海、全域水系、全域旅游、全域康养”,走出了一条“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繁荣三产”的特色之路,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繁荣。目前,鄢陵县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70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销售集散地,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鄢陵县花卉销售额77亿多元,花卉主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多元,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花木主产区林木覆盖率达到8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标准10倍以上。目前,鄢陵县各级各类花卉企业、合作社等1570多家,通过一年一度的“中原花木博览会”推动花木产业不断扩大及升级换代,鄢陵花工遍布全国各地,并不断走出国门。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花木生态康养产业已经成为鄢陵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品牌产业,成为神州大地“一县一业”发展样板和以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典范。


禹州钧瓷工匠:禹州是中国钧瓷之都,钧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钧瓷以其悠久的生产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妙的窑变艺术而享誉神州,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朵奇葩。近年来,禹州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传承、创新、提升”的发展理念,推动钧瓷企业品质化提升、规模化聚集、产业化发展,以钧瓷行业为核心,发展钧瓷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带动就业。目前,禹州市钧瓷生产企业达到300余家,年产销钧瓷220多万件(套),年产值26亿元;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钧瓷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省级工艺美术、陶瓷艺术大师28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7人。通过品牌建设,2024年禹州市钧瓷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相关产业链带动就业人数达5000人次,推动了钧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我们在培育省级区域人力资源品牌的同时,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优势,持续开展禹州粉农、鄢陵康养、襄城烟农、建安档发、建安菇农等县域特色人力资源品牌建设,以品牌效应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