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能力建设 >> 政策文件 >> 详细

许昌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1年许昌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1-03-30 15:54 阅读次数:17533

许技领办〔202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2021年许昌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3月29日



 

2021年许昌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暨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就业导向、质量导向,以高质量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600人以上。全面完成2019-2021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既定目标任务。(目标任务分解见附件1)

二、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

(一)高质量推进13项子计划落实,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1.实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提升计划。围绕我市“十大产业链”(优先发展电力装备首席产业链,培育壮大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链,优化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电梯、食品及冷链、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六大优势产业链),推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产业升级”融合发展,加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网络安全、5G等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金蓝领”技能提升培训,推进青年技能提升行动。(责任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第一名为牵头单位,下同)

2.实施就业重点群体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整村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责任分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退役军人局、扶贫办、妇联、残联)

3.实施已脱贫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与已脱贫村帮扶结对“1+N”合作,面向已脱贫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分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扶贫办)

4.实施现代服务业技能提升计划。着眼资源禀赋助力“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康养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快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

5.实施建设行业技能提升计划。以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引领建设行业“333”人才工程建设,推动行业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合格证书与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互通互认,扩大领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人员规模。(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团市委)

6.实施高危行业安全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化工、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等行业企业安全技能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7.实施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计划。依托农业广播学校、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加快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扶贫办)

8.实施大众创业培训计划。落实“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对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各类劳动者开展不同阶段的创业培训。重点对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两后生”)、各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学生、高校学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下岗失业人员、转岗职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退役军人、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等开展创业培训。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9.实施特色品牌技能提升计划。重点围绕区域特色,着力打造许昌电气装备制造、发制品及制衣、鄢陵花木康养、禹州钧瓷、中药炮制等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培训品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推进“双高”项目、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法国施奈德合作培训项目,培养造就一批特色类技能人才。(责任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 

10.实施“文化河南”技能提升计划。深入挖掘姓氏文化、黄帝文化、汉字文化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对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河南)老字号领域,加大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责任分工:市文化和旅游局、商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11.实施城市管理从业人员技能提升计划。着眼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发展,加大市政、环卫、交通、城管、绿化等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

12.实施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技能提升计划。试点推进“优质培训机构进监所(社区矫正中心)”活动实施,对有劳动和就业能力、有培训意愿、年龄在60周岁以内的在押服刑人员、就业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责任单位:市司法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3.实施技能人才竞赛成长计划。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统筹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筹备举办“许昌市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综合性大赛,每年举办单项竞赛活动,形成由人社牵头举办综合性赛事,各成员单位组织单项竞赛的格局,选树一批高技能人才典型,并给予奖励,以鼓励和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企业、院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人才评价,逐步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国内(省内)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责任单位: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深化职业培训供给侧改革,持续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14.支持企业参与培训。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职工教育经费提供资金支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政府按规定加大补助力度。对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的,县(市、区)政府根据全日制学制教育毕业生就业人数、培训实训人数给予适当补助。推进中小微企业职工技能提升项目制培训。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年培养3000人以上。纳入年度目录清单管理的集团公司培训中心向子公司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报备同意后,可对子公司开展跨区域补贴性培训。对自身及本区域内无法开展培训,经培训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报备同意后,可开展跨区域培训。(责任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15.扩大职业院校培训规模。深化校企合作,试点推进设立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站。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普通技工学校年完成补贴性培训分别不少于2000人、1000人、500人(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分别不少于500人、300人、100人)。中、高职职业院校年度培训规模由市教育局确定。(责任分工: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6.调动社会培训机构积极性。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与公办同类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政策性补贴向2019年以来未因办学发生责任问题、2020年度年检合格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放。为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对于纳入河南省年度目录清单管理的职业培训机构,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跨区域开展培训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培训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报备同意并接受监管。(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三)持续实施项目带动,全面提升职业培训承载能力

17.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实施2021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力争新建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世界技能大赛培训基地。协助省厅组织优秀技能人才参加职业院校师资境内培训、企业生产一线和职业院校教学一线高技能人才“金蓝领”技能提升培训。(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

18.实施优质培训资源引进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优质平台,持续推进河南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对没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可自主开发评价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攻坚行动,积极引导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对有意向申报认定机构的单位开展业务支持和指导,合理布局,扩大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规模。同时加强对社会评价机构的质量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方式,不断提升技能人才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打造具有许昌特色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品牌。(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19.实施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整村推进”基地建设。在产业发展好、人员规模大、产业集中度高的自然村、社区(办事处)等,命名一批乡村振兴技能人才“整村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推动职业院校与自然村、社区(办事处)等共建合作,把村委大院、文化活动室、农村书屋、社区活动中心等建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点,以技能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四)狠抓全过程监管,全面推进职业培训提质增效

20.严格培训全过程管理。全面运行河南省职业培训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补贴性培训进系统、系统之外零补贴”;严格落实年度补贴性培训申请表(见附件2)规定流程开展培训,企业职工须参加与本人岗位相同或相近的职业(工种)培训,转岗职工参加培训的职业(工种)与原岗位职业(工种)不隶属于同一职业分类;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不得对职业院校在校生开展在读专业的补贴性技能培训;理论教学须全程录像,实操培训每学时连续录像不低于15分钟;无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只能领取培训合格证书的,培训不少于40个学时(有明确学时规定的除外);全面压减无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类培训开班规模,加大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占比。

21.强化质量管控。坚持就业导向、质量导向,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紧缺、企业生产需要、安全生产必需、新职业新业态聚集。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职工、困难企业转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等技能培训比例。紧盯“转移就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不得培训无就业能力、无就业意愿、自身难以实现转移就业的人员。

(1)严格师资管理。民办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中心专职师资实行报备制度;纳入目录管理的企业培训中心,参照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相关条件,必须具备与培训相一致的师资(部分人员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场地、设施等基本条件;职业技能培训师生比、工位与培训学员比保持在1∶20以内,每班人数不超过80人,每课时不低于40分钟,实操培训不少于总课时的65%;培训机构开展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单个职业(工种)培训数量不超过培训机构该职业(工种)专职教师总数的20倍,对于已经开展2021年度培训的要按照新的规定逐步完善并抓好落实。

(2)规范“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督促纳入年度目录清单管理的互联网平台加大实操训练课程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占比。全面压缩纯线上培训职业(工种),大力推行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发展,部分职业(工种)须开展不少于8个学时的线下实训(见附件3),并统一于4月、8月、12月进行线下考核(评价);上一个项目未考核或考核后距下一次培训开班不足一个月的,相关人员不得参加下一次补贴性培训;对有快进播放、多窗口学习、连续5分钟内无弹窗管控、无法进行人脸活体比对、专业课程学习不按内容先后顺序设置管理、每课时无随机保留影像照片的,视同培训无效,不接受线下考核申请;纳入省年度目录清单管理的线上培训平台新增培训视频资料须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

(3)强化培训后鉴定评价考核。政府补贴性培训一律实行线下考核;附件3明确的培训只接受企业、劳动者个人申请考核;全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攻坚行动结束后,对已备案公示的社会培训评价机构有的职业(工种),能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必须组织培训学员参加鉴定评价或考核,对直接组织培训合格证书考核的不予认可;要加强技能评价机构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实现技能评价理论上机考核;落实培训后同步进行满意度调查,低于85%的停止培训开班,给予为期一个月的整改期;培训合格证书类考核,理论、实操由县(区)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统一印制出题并组织考核。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依法依规推进。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依法开展职业培训。要把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消防知识、安全生产、应急常识、疫情防控、打击传销、专业素养等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管理不规范、培训质量不高、鉴定考核把关不严等的培训、鉴定考核机构和线上培训平台,严肃查处,予以退出目录清单管理,并向社会曝光。加强工作调度,落实月报制度,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参与、市县实施的工作推进格局。市级根据工作开展进度适时调整相关培训政策,以确保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按计划序时推进。

(二)扩大政策供给。培训开班实到人数视为开班人数,实地检查少于开班人员的按检查在位平均人数作为本次培训数;对可通过录像、远程视频等进行有效监管的,可不再实地抽查检查。对本地无法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允许纳入省目录清单的各类机构跨地域提供服务,提高取证规模。对培训期间确有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培训且履行书面请假手续的,可在结业考核前通过补课等方式完成规定课程,并计入培训到课率。对监狱在押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培训,继续探索“项目制”试点,合作机构可跨区域培训,做大做强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优质培训机构。年底前纳入目录清单管理的培训机构培训职业(工种)发生变更的,自变更之日起逐级报送向社会公开后可承担相应补贴性培训。统筹资金使用,行动期间优先使用专账资金,专账资金无结余的从就业补助资金中支出。对申请资金的,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及审核工作,在当地人社部门官方网站等进行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公示(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原则上不予公示);同一笔业务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分别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三)严格资金监督管理。各地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每年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争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专项审计和绩效评价,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资金管理,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等项目制培训不能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或就业重点群体培训因政策变化导致补贴出现问题的,要及时引导企业或培训机构原路退还已发放的补贴资金;对挪用、占用、截留培训资金和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以及违反政策规定、超逾权限搞政策变通造成资金使用不合规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并予以追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突出正向激励,保护培训工作中干事担当的积极性。

(四)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十三五”技能人才培养成就,持续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面。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优秀案例,引导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快许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