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详细

新业态劳动用工指引

作者: 时间:2023-06-30 08:42 阅读次数:4050


  近年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蓬勃发展,新业态用工逐渐兴起,吸纳了大量就业,提升了群众生活便利度,但与传统用工方式相比也发生很大变化。
    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企业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劳动者。
新就业形态企业是指互联网平台企业及与其采取合作用工方式的企业。
    二、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形式
    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形式目前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建立劳动关系
    企业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企业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企业的劳动管理,从事企业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企业业务的组成部分。
    第二类是建立不完全劳动关系
    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过程管理,劳动者有较强的工作安排自主权,在线工作接受平台规则管理或算法约束并获取劳动报酬。
    第三类是不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者依托企业提供的信息和场景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获取经营收入,自负盈亏,与企业未形成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三、新业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支付
    企业应当按照用工协议约定的日期和标准支付(结算》工资报酬,且不低于用工所在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采取计件工资制的,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充分考虑劳动者在线待工等因素,合理确定、调整小时劳动定额,保证同岗位90%的劳动者在约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依据小时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确定的工资报酬经折算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企业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新业态劳动者工资报、支付周期可以按小时日、周、月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企业安排劳动者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新业态劳动者在恶劣天气夜间等情形下工作的,支持企业采取集体协商的方式合理确定补贴、提高计件单价或减少劳动定额。
    四、新业态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安排
    网络约车对于网络餐饮快递物流等涉及交通安全的企业应利用我新业态行业,息化技术手段或其他方式置强制休息规则在当日计励工作四小时后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醒劳动者休息。
    网络餐饮平台对连续送单超过四小时的,二十分钟内不再派单,防止因连续作业产生事故隐患。
    鼓励符合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条件的新业态企业,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并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后,经申请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待岗培训、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五、新业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险
    新业态企业及其合作商使用全日制和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企业参保办法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新业态企业及其合作商使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如符合条件,个人可按规定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同时,企业应当为其参加非全日制工伤保险。
    新业态企业及其合作商应组织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
    积极引导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鼓励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水平。
    六、新业态领域劳动权益维护
    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投诉举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依法受理、从快处理,加大对新业态行业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
    对使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多,存在用工风险隐患的重点企业,实施约谈警示制度,引导企业及时规范整改。
    对符合劳动争议立案条件的维权诉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快立快审快处。
    同时发挥司法、行政、工会等部门组织“五位一体”调解机制作用,畅通法律援助救济渠道,加大劳动权益救济力度。
    (一)支持多形式依法规范用工
    1.规范新业态领域多样化的劳动用工形式,强化不完全劳动关系的用工指导,制定不完全劳动关系协议样本。
    2.在新业态领域开展电子劳动合同推广,倡导新业态企业及其合作商与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签订电子劳动合同。
    3.布局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为企业和劳动者提务站点,供一站式、智慧化、标准化劳动关系公共服务。
    4.建立新就业形态领域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就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协商。
    5.鼓励符合实行特殊工时制在保条件的新业态企业,度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并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后,经申请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
    (二)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效能
    1.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及时发布岗位供求、职业薪酬和行业人工成本等信息,便利新业态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工用工。
    2.收集平台用工信息,:拓宽求开展针职招聘信息发布渠道,对性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
    3.建立适合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支持开岗位技能提升展岗前培训、培训及转岗培训,落实培 训补贴政策,促进职业技能素质提升。
    4.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开展自主评价。
    5.支持符合条件的新业态高技能人才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二)扩大新业态领域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1.放开新业态劳动者在就业登记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的户籍限制。
    2.引导组织不完全劳动关系劳动者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开展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组织平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台企业按规定为新业态劳:电参加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
    4.鼓励企业提供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多样化商业保险保障方案,提高多层次保障水平。
    5.鼓励符合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条件的新业态企业,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并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后,经申请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
    (三)加强新业态劳动权益维护
    1.及时受理并处理不完全劳动关系新业态劳动者与企业之间有关工资报酬的投诉举报案件,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基本权益。
    2.加强新业态领域劳动争议处置,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收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尽收,与新业态劳动者的关系,依法妥善处理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案件。
    3.对使用新就业形态劳动隐存在用工风险道较重点在在用实施约引导企业及时示制度,规范整改。
    4.开展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分析研究,发布典型案例增强企业与新业态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意识。
    5 .探索实施联合信用监管及,建设工联合激励惩戒机制资报酬支付诚信体系,建立企业红黑名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