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做好大众创业各项工作,许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导向,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目标,以构建创业创新基地等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强化创业激励政策支持,完善配套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市创业规模和创业质量,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实现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双促进。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2家,累计孵化成功创业实体数555户,带动就业1.25万人。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平台建设,提升创业服务。依托市、县、乡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积极为创业者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社保关系接续和优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务。从有经验和有行业资源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中选拔创业导师,成立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创业导师团的出谋划策作用,把新的创业理念不断植入创业者的规划中,根据创业者要求“点对点、一对一”帮助他们优化创业计划,化解潜在风险。
(二)抓政策扶持,加强创业保障。一是加大创业就业政策信息宣传力度。统一向社会公布全市创业孵化基地空余场所信息,并充分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实现入驻号召、政策宣传的全覆盖。二是落实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业主给予创业场租补贴及社保补贴。对于园区内初次创业的业主,开展5000元的一次性开业补贴申报活动宣传;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三)抓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由人社部门牵头,多路并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结合返乡农民、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创业群体的创业实际需求,创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贴近群众需要的电子商务、农家乐旅游、种植养殖等创业培训,提高创业群体不同的创业兴业能力。
(四)抓特色创业,提高创业效益。鼓励创业业主打造特色品牌,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利用家乡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较大、门槛较低的就业渠道。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降低了外出务工的成本。特别是创办的农产品加工、种植和养殖业等新兴农业经济实体,加速了当地的土地流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但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还得到就近到企业务工的收入。众多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不仅帮助当地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下一步,许昌市人社局将不断深化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好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工作,精心打造人社优质服务“样板间”,将优质、高效服务作为创业就业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更加精细、更具针对性服务着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益的创业“大本营”,提高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创业创新成功率,使有更多创业愿望的群众能创业、创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