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位于中原腹地,是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许昌市通过打造农民工就业“四环路”、试点“长葛智慧人社”、定岗定向培训推动持证就业等举措,跑出许昌市农民工转移就业“加速度”。
今年1—9月,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3万人,完成河南省人社厅目标任务384.77%,任务完成率位居全省前茅。
建立就业“四环路” 让政策效应“全面开花”
如何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驱动器”?许昌市人社部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就业“四环路”,加速转移就业的速度,实现政策效应“全面开花”。
“所谓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四环路’,是一个以许昌本地就业为中心点,周边省辖市就业联盟为“二环”形成省内就业圈,陕西西安和江苏苏州、无锡等省外发达城市、重点城市区域合作为‘三环’,农村劳动力境外就业为‘四环’的这样一个综合转移就业体系。”许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许昌远航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一军就是“四环路”里最里一环的创业者和受益者。他自2004年退役后一直从事物业管理工作,2011年创办公司,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吸纳安置残疾人13人、退役军人260余人、下岗职工490余人,纳税700多万元。
在创业过程中,丁一军享受到人社部门大力帮扶。“特别是今年以来,人社部门安排人员上门服务,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我们办理了180余万元的贴息贷款,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丁一军说。
“就业‘四环路’建立之后,我市之前制定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若干政策、30条意见、稳就业保就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条文,发挥出更加显著的政策效应。”许昌市人社局农民工工作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跨区域就业合作,许昌市不断完善就业“四环路”工作格局,真正让劳动力“就业有路、路路畅通”。截至9月底,许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省外就业达到2.12万人。
试点智慧人社 向应用数据要“就业率”
“没想到社区这么快就通过大数据帮我匹配到合适的工作,这可比我花钱到中介机构找工作省心多了,工资也给的挺多,我特别满意。”
近日,家住长葛市长兴路街道的董师傅,在下岗待业两个月后又重新找到了工作,而找到新工作的契机,只是因为他在去街道办理业务时多问了一句“大龄人员有免费给介绍工作的地方没”,工作人员在了解到他有多年驾驶员经历之后,给他推荐了“长葛智慧人社”这一劳动力信息实名登记录入系统。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他很快完成注册和信息录入,不到一周时间,新工作就有了着落。
传统信息采集方式以线下填表为主,采集难、更新难、验收难、应用难。许昌以长葛市的“长葛智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为试点,采用信息化实名制登记劳动力信息,摸清底数,精准推荐岗位,打造高效准确的新一代劳动力采集模式,让应用数据“活”起来。
该平台之所以称之为新一代,首先是新在采集模式灵活——“自采”加“他采”,运用大数据手段比对人脸识别,以电子信息化填报、本人动态更新的方式,开展16-59周岁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实名制采集工作。
其次新在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人岗匹配。以往的信息录入,信息及时更新是个难点,长葛市通过健全基层信息数据采集链条,及时采集和更新个体的信息变更情况,第一时间内形成大数据证据链。
“平台更有千万级算法,实现高精准人岗匹配,让工作主动找人,构造未来就业管理工作新生态,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提供坚实数据支撑。”长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短短两个月的采集期间,长葛市采集劳动力资源信息40余万条,劳动力信息的数据台账更加清晰,劳动力资源的“家底”摸得更加透彻,就业率的统计和提升有了更科学的依据。
实现“人人持证” 技能增收成“闪亮标签”
针对农民工缺乏技能难以找到高收入工作的现实,许昌市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决策部署,强技能、稳就业、促发展,劳动力依靠技能就业增收的能力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许昌市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1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7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72万人。
河南省襄城县十里铺镇付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拉面村”,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上海市宝山区开办第一家拉面馆至今,襄城县现有5万人在上海打拼,开了近2000家河南拉面馆,带动本地人外出就业1.2万余人。
在这种规模化创业效应的背后,襄城县人社部门因势利导,加大职业能力培训力度,持续为在外经营的几千家河南拉面馆输送人才。
“襄城人在上海开拉面馆能形成一定规模,既源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又在于河南人坚韧自强的内在品质,更得益于家乡成体系的培训以及政府大力支持农村转移就业。”十里铺镇拉面馆从业带头人朱进展说。
在满足外出劳动力培训需求的同时,许昌市针对本地企业旺盛的用工需求,依托“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机制,开展企业用工需求摸底,双向挖掘企业需求与培训就业需求,以定岗定向培训推动持证就业,农村劳动力培训3.18万人,完成3.6万余名毕业生评价取证,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持“双证”就业。
为满足重点企业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特殊需求,许昌市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及高危特殊行业大中型企业,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模式为该市50家企业培养新型学徒2402人。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许昌市启动核酸采样人员大规模培训,完成市、县、乡三级1.78万名核酸采样人员培训,率先达到“每250名检测对象配备1名采样人员”的保障要求。